刊名:科技与生活
主办:中国科技新闻学会
主管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ISSN:1673-9671
CN:11-5595/N
影响因子:-1
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气象科技和精兵强将在冬奥测试活动中接受考验
新华社记者倪元锦
大风降温、沙尘、降雪、低能见度、冰冻、明显升温……这些天气现象的精准预报有助于保障冬奥赛事的顺利开展。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测试活动中,各类“硬核”科技产品提供精准预报,助力北京赛区气象服务保障。
2月21日的延庆赛区,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开启了测试活动。垂直落差约900米、坡面长度约3000米的赛道,不仅对参赛运动员挑战极大,对赛事期间的气象预报服务保障也要求严苛。
测试活动期间,11人冬奥气象服务团队、10人探测运维保障团队与15人外围气象保障团队组成气象“先锋队”,为赛事能否正常举行、是否取消或推迟、其他保障团队需要哪些防范措施提供决策依据。
2月23日上午,延庆赛区出现降雪,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上的工作人员提前就位清理积雪,确保当天赛事正常进行。“前一天便被告知有降雪,早上又再次收到提示,工作人员据此提前采取措施。”延庆赛区冬奥气象服务团队队长时少英说。
气象数据是开展预报服务的基础。为将这一基础筑牢,探测运维保障团队每天在山顶、中间平台、竞速和竞技赛道结束区4个点位,开展将近8小时的设备巡检,随时消除设备故障,每小时进行一次雪温和雪状观测,来回路上需要爬山和乘坐缆车。
光有气象“先锋队”还不够,在北京城区,中央气象台和北京市气象台共计6人组成首席预报专班,“根据地”分别设立在北京市气象台和冬奥测试活动指挥部。
在北京市气象台,首席预报专班每天组织中央气象台、北京市气象台、河北省气象台、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服务中心、冬奥测试活动指挥部“六方”会商,向冬奥组委、教练团队等发布气象服务专报,发布北京赛区所有场馆的预报及赛场通报。在冬奥测试活动指挥部,首席预报专班收集汇总好各赛区和场馆的预报结论,提供给指挥部领导及各内设机构,随时解答指挥部内各机构对于天气的咨询。
为将每天7时的预报产品准时提供给测试活动各方,一线和城区的预报服务员几乎每天3至5时就开工,查看最新气象资料、制作气象服务产品。
除了预报服务团队,后方力量也功不可没。例如,聚焦预报准确率、服务精细化、攻关技术难题的科研团队,负责上传下达、内外沟通、组织协调的“枢纽”气象服务调度中心,保障各种系统正常运行的信息网络团队,提供支援的中国气象局各职能司和业务单位……
在测试活动前,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张祖强多次强调,抓住冬奥会前最后一个冬季,充分系统全面检验冬奥气象各类设备,进一步完善冬奥气象系统建设。
为此,北京市气象局提前制定2021年冬奥气象系统同期测试实施方案,在赛前开展模拟训练,对冬奥气象探测系统、气象信息网络系统、科技冬奥相关系统、业务服务系统等,进行同步联调联试和全流程演练。这些系统涉及数据的接收和传输、产品发布和显示的及时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。
气象部门提前建成的包括自动站、雷达、微波辐射计等设备在内的“三维、秒级、多要素”冬奥监测网络运行稳定。据统计,测试活动期间,北京、延庆赛区36个自动站数据传输到报率日平均值在99%以上,常规六要素数据可用率均在95%以上。以延庆赛区为中心的6类17套垂直类设备数据日平均到报率达99%。
时少英说,支撑预报员开展核心业务的冬奥多维度预报平台、冬奥现场服务平台、全流程监控系统、冬奥综合可视化系统、FDP集成显示网站等9个系统,在测试活动服务中各项功能运行顺畅。
针对冬奥的阵风预报需求,基于数值预报模式,科研人员结合延庆、张家口赛区山地特点,利用动力降尺度手段,研发了睿思阵风预报模块,其中,最高分辨率达67米、预报时效可达10天。
“冬奥科研成果睿图-ST数值模式系统,对预报员制作逐小时预报产品,有直接的参考意义。”时少英说,特别是睿思数值系统的阵风预报产品,可展现出风随山体的变化趋势,在风的预报中效果显著,对赛区临场决策支撑明显。
文章来源:《科技与生活》 网址: http://www.kjysh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3/840.html